2013.07.07 【單車遊記】海天一色 & 苗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
久聞苗栗的《綠光海風自行車道》沿途有壯闊的海景及古樸的鐵道風情,加上單車版上有許多人分享過相關的遊記
而老婆娘家又剛好在通霄,沒去實際體驗一趟實在有些可惜,事實上是只有《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北半段沒騎過啦
這次再度利用回通苗栗通霄之際,利用二鐵方式體驗了《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的沿途風光
結果回程時被高溫炎熱的炙陽打敗,為了節省時間及距離,從白沙屯之後就選擇從一般道路回通霄
我這時才明白我的路線安排的不恰當,假設將計劃的路線反過來走,說不定就能騎完整個路線了
但光是欣賞這前半段的秀麗風光也已經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了!
騎乘路線圖
這次路線是參考ERIC兄的遊記作規劃的,在規劃當中同樣以二鐵(火車+單車)的方式來完成
考量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是因為假使全程用騎的距離將破百,而我在這樣的高溫下實在無力完成
而整條《苗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的起點及終點應該分別是在崎頂及苑裡
預計一大早利用比較沒人時從通霄火車站搭首班區間車北上至崎頂,再從崎頂一路往南騎回通霄
一方面是早上搭火車的人比較少比較不會妨礙到乘客,另一方面是這樣右邊就是海景,便於取景
四點就準時起床作準備了,先到7-11吃過早餐再到車站搭車,從通霄北上至崎頂的區間車最早是5:19分
從自動售票機買了車票後,俐落的將單車置入攜車袋內再扛到月台上,靜靜地等待火車的來臨
上了火車之後,位子很多,符合我當初的想法,不會妨礙到其它乘客
這個時間,區間車上自然沒什麼人,大多數的乘客都是搭到像竹南這樣的大站再換車
坐在列車內靜靜地欣賞窗外一閃而逝的風景,這個時間剛好也是旭日東昇的時刻
望著海面上千變萬化的雲朵以不同姿態呈現以及岸邊的風車群,不禁回想起前不久在台東海邊騎車的一切
經過四十分鐘的車程來到這個無站務員看管的海線小站《崎頂》
這才發現我剛買的車票似乎有些多餘,因為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找我驗票,當然這是玩笑話,使用者付費是不變的道理!
耐心地將單車扛過天橋來到對岸,並從攜車袋內拿出來組好,準備展開今天的旅程
首先跟著指標來到觀景台的位置,從高處就能飽覽整個車站及海岸線的風貌
等會將沿著海岸線南下前進,這就是我今天要旅行的航道
崎頂隧道是通往海水浴場的道路,我卻天真地想從綠光海風的起點開始騎起,所以刻意繞過它
但最後才發現起點也不過是在涵洞下方的出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剛開始的自行車道路幅並不大,入口處也沒有車輛管制的警告標示,所幸沒什麼人車經過
眼前只有大風車的身影一路伴隨著我南下
林蔭自然形成的隧道,相當適合夏季在裏頭騎車
中間段的出口處是崎頂海水浴場,目前正在整修當中,也有不少人是選擇從這兒彎進來開始騎乘的
這天空中的雲乍看之下如同輕柔的羽毛般,卻再再預告著今天的天氣將會是多麼炎熱的一天
自行車道旁的指示牌,標明整段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的起始位置及經過地區
若是怕中途迷路,不妨拍張照片再拿來出看,就能成為參考的指標
從進入自行車道以來,右方就被整片的防風林擋住視線,現在終於有機會能見到大海了
雖然現在看到大海的心情是興奮的,但相信我,你絕不會想要一路都是在這樣無遮蔭的情況下騎車的
《龍鳳港》是此行遇到的第一座漁港,自行車道連接著觀海大橋橫跨到對岸,不用再繞一圈
每每晚上從國道三號經過此處時,都能隱約見到這座橋散發出迷人的燈光
在西部濱海地區,你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觀光漁港都會結會當地的自行車道,發展出在地的觀光產業
雖然以北部漁港來說,龍鳳漁港的名氣不如其它漁港來得響亮!但觀光價值及美景卻一點也不會輸他們
沒想到再往下的騎車環境竟出乎我的想像之外,整條自行車道是包覆在綠色隧道內
騎在裏頭,彷彿置身在森林之中,難怪這裏取名為親子之森、假日之森及長青之森
而這樣的自行車道的長度還不短,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騎車環境
只不過這裏同樣路幅不大,某些彎路可能要稍微留意一下,速度不可太快,畢竟自行車道本來就是規劃休閒騎的
在拜訪完這段自行車道,你就會明白我開頭所說的:我應該將路線反過來騎的意思了
因為早晨還不至太熱的情況下,沒有樹蔭遮蔽的倒無謂,不過越接近中午,陽光越強,熱的程度就可想而知
所以我若是在接近中午的後半段騎到這裏,就不用那麼擔心太陽的威力了
此段自行車道的終點出入口有一小水池,池面上除了蓮花外,倒影則是此地的竹南垃圾掩埋場
竹南濱海森林遊樂區內的自行車道真是夏日悠閒騎車的好場所
竹南垃圾掩埋場高高的煙囪成為這附近醒目的地標
西部地區的稻作似乎比較晚收割,看到眼前黃澄澄的綠海,不得不讓我想起池上的無敵稻田景觀
稻葉上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在陽光底下閃閃發亮
越過在中港溪上的玄寶大橋望向海岸,海岸線上的風車群似乎越來越近了
從自行車道接到了台61線,我的下個目標是則要拜訪同樣是無人看管的老車站《大山車站》
在西部海線鐵路當中,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追分...都屬於歷史悠久的木造車站
大山火車站曾經是海線貨運大站,民國 40~50 年為全盛期,不論是後龍的農品或是當地煤炭都是由此進出
此時才不過剛過八點鐘而已,但熱得程度已經讓我覺得快要來到中午時分
還好市區內發現有7-11可躲進去稍微清涼一下,前陣子去台東曬的還沒恢復,現在又要繼續被【烤】驗
獲得了暫時的消暑後再出發,循著鄉間小路騎往台61線的方向再度接回自行車道內
這回要前往的是另一座漁港 《外埔漁港》
岸邊的大球就是熟悉的雷達站,這樣的雷達站分布在海岸線及高山區
往這個方向騎最主要是來拜訪這裏的特殊景觀《合歡石滬》
地面上佈滿了整片的海牽牛,這種天氣加上海水及海風的侵蝕下,象徵著此種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或許是因為漲潮的關係,爬上了堤岸卻沒有見到《合歡石滬》的遺跡,有些失望
石滬的功能及介紹大家應該都已知道了,只是除了澎湖外要在本島瞧見這樣的景觀就很少見了
沒關係!這次沒看到,就留在下次再來囉!
像這樣的海堤上經常設有涼亭讓遊客能在裏頭避免日曬雨淋享受看海的樂趣
這樣的亭子就好比是發呆亭,讓人待(呆)在上頭什麼都不用想,靜靜享受慵懶的海岸時光
少了堤岸的阻隔,整個視野就遼闊多了,要不是因為這段海堤距離太短,我早就想將單車搬上來騎了
來到外埔漁港,炙熱的陽光下沒有讓旅人有任何想停留的想法,於是整座漁港顯得空盪盪的!
身體的水份像是要被陽光搾乾似的,一點點流失當中...
走上觀海木棧道上,勉強對眼前的景色拍了幾張才又匆匆離開
再見了!外埔漁港,下次還是選擇早一點或是晚一點的時間再來拜訪你吧!
順著漁港內的道路往下騎,則會繼續接回原來的自行車道,不過自行車道仍是規劃在海堤下方
再度爬上海堤,這次總算有較長的海堤距離可以讓我選擇騎在上頭
這段海堤的視野是如此地好,我相信不久後一定會像通霄段一樣,加上欄桿後改建成自行車道的
像是此段的海堤已經改建成了自行車道,騎車直接遠眺海洋變得方便多了
況且望著遠方的海景,還能轉移注意力,稍稍分擔騎車的勞累
在騎乘當中察覺到海面上有一部分的區塊是屬於較深的顏色,而且還會不停地移動當中
當下還以會海底下有什麼東西,後來才領悟到原來是天空中雲的影子
因為是規劃成單車道,所以連路燈上都能見到單車的影子在上頭
不敵太陽的威力,我又在後龍大橋的橋墩下休息了好一陣子,等體溫降下來再出發
看著還有近一半的路程沒騎完,而脖子開始隱約感到刺痛,大概是在台東曬傷時還沒復原
於是著手計劃接下來路程該如何安排,最後決定先捨去前往好望角再作打算
每當要經過橋樑時,自行車道總會接回一般道路,這次是在後龍溪出海口的後龍大橋接回台61線
原本在這次拜訪名單中的《好望角》,也以之前來過多次為推托的理由,決定跳過
而後半段的綠光海風自行車路線也決定改騎台61線來替代,好在這二個部分先前都已騎過了
和鐵道並行的鄉間小徑正是通往白沙屯及舊海線鐵道的秘徑之一
你可以在這條小路上頭嘗試和火車賽跑、尬火車或是停下來欣賞古代貝殼化石岩層
想要前往舊海線鐵道得要留意這條小路旁的指標說明,或是從好望角步道下來也能找到舊鐵道秘境
騎在裏頭,隧道內阻絕了外頭的高溫,正符合我此刻的需求
剛進隧道時眼睛一時無法適應光線由亮轉暗,會突然失去方向感所以最好有車燈照明比較安全
加上其中有一段隧道較長離出口有一段距離,若沒有車燈照亮地上的路反而危險
舊鐵道的出口是接往白沙屯市區,接下來的行程也有了變化
因為脖子被太陽曬到刺痛不已,所以白沙屯以南的綠光海風自行車道決定放棄
為了節省時間及距離,我則選擇走台1線省道能早點回到通霄
看到通霄發電廠的煙囪近在眼前,就表示這趟旅程即將結束,我終於能擺脫炎熱,好好休息了
騎乘資訊